close

§ 給孩子的機會應該無限上綱嗎?

開學第一周即將過去,孩子一些小壞習慣和小問題陸陸續續出現,面對這些煩人又無可避免的錯誤,大人應該包容到什麼程度?

1. 孩子忘記帶東西

第一次時,可以依人情借給孩子一次,
第二次之後,孩子得自己面對這種問題。
和他人借用本來就不該是適當的解決方式,
除了造成自己的依賴,也會延伸出很多意外,例如不小心忘記還、把對方的東西弄壞...

孩子經常都只告訴我:「小香,我忘記帶XXX。」
那只是陳述問題,沒有告知我解決方法。
所以我總要求孩子重來一次,我想知道的是她是否有需要協助的地方,或是她是否已經先設想過可能的解決辦法。
除了抓出問題點,學會自己解決,才是正道。

經過一次次經驗後,我從不為了孩子忘記帶什麼用品而生氣,
也沒有必要因此做處罰的動作,面對後果已經是一種懲罰。

大人應該要接受的是,每個人都會有粗心記性差的時候,有些孩子頻率就是特別高,就是成人也可能有特別粗線條的。

若短期內無法解決自己個性上的缺點,如何不造成他人困擾,讓事情得以照常順利進行,就成了當下必學的課題。

2. 字體不佳、不願用字典查造詞

學期的開始,通常是將孩子對課業負責的態度定下來的最佳時機。
雕字是不是必要的,見人見智。
在意的重點應該是寫字當下對這份功課的認知和態度。

第一天,我看功課前告訴孩子我認定的字體標準為何,讓他們自我檢視,自己更正可能不符合標準的字。

第二~四天,我直接點出哪些字不合格,及不合格的原因,再次提醒孩子我的過關規則。

第五天,我拿起橡皮擦,擦去那些歪七扭八的國字。孩子表情有些錯愕。

之後,嚴肅的告訴孩子們,我給他們的機會有三個步驟,第一次給的機會就是讓他們學習找出錯誤,自省並訂正。第二次機會則是我更明確的指出問題點,告訴他們哪裡需要改進。第三次已經不是給予機會,而是認為他們沒有自我糾正的能力。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汙辱,表示對方已經失去對你的信任。

在修正自己錯誤的過程中,如果能把握第一次機會,在第一步驟就了解哪裡可能做不好,並且謹記在心,不貳犯,那是最好不過的。每個人都該往這目標前進,做得到,表示已經是個自立自主的個體,不需任何監督或糾正。

在孩子訂正字體前,我換回柔和的語氣,祝福他們能慢慢進步,希望再也沒有需要進行到第三步驟的時刻。

回歸到雕字這件事,不可疏忽的是,必須讓孩子知道「字寫端正」對她們有什麼影響,受惠的是誰,跟對功課負責之間的關連在哪,如此一來,雕字才有其意義。

3. 結論

在邁向自主獨立的過程裡,適當的引導和溝通是必要的步驟。並不是讓孩子有機會依賴老師,只是無法過度期待一個孩子能夠在空白的資源中自己摸索出如何自我要求。

在一開始,可能花費一個月、一個學期甚至一年的時間,在各個領域、各種狀況中提供孩子學習的方向與機會,適度協助修正他們的步調,引導出正確的思考邏輯,都是孩子自主學習中合理的投資。

這樣的角色,就是團中老師存在的必要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stdoit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